管理对象 | 控制重点 | 实施要求 |
---|---|---|
设备供应商 | 产品安全参数 | 技术文件审查 |
服务承包商 | 现场作业规范 | 安全协议签订 |
外包单位 | 过程风险管控 | 定期绩效评估 |
ISO 45001标准中的"承包商"特指通过协议约定为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的外部机构,其服务范畴既包含独立的技术支持,也涵盖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增值服务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承包商的作业过程不纳入组织管理体系的直接管控范畴。
"外包"作为动态管理过程,要求组织将特定职能或工序委托给外部单位完成。与承包商管理不同,外包项目的全过程必须纳入组织管理体系的监控范围,这体现了组织对最终管理效果的主体责任。
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采购控制聚焦三个关键维度: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安全性能、承包商现场作业规范、外程风险传导路径。这三个维度构成完整的供应链安全防护网。
设备技术规格书应包含明确的职业健康安全指标,包括但不限于噪声限值、振动参数、防护装置配置等关键数据。采购合同中需约定设备调试阶段的安全验收标准。
建立包含安全审查、过往事故记录核查、现场管理能力评估的三级准入机制。要求承包商提供主要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证明和安全培训记录。
管理体系 | 控制重点 | 评价指标 |
---|---|---|
质量管理体系 | 产品合格率 | 质量检验数据 |
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| 风险控制效果 | 事故发生率 |
环境管理体系 | 污染排放水平 | 环境监测数据 |
建立采购管理程序时应包含供应商预审、合同特殊条款、过程监督机制、绩效评估标准四大模块。每个模块需要配套具体的执行表单和工作指引。
在采购技术规范中增加职业健康安全专篇,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设备安全操作手册和应急处理指南。服务类合同须附加安全管理协议附件。
承包商进场前实施三级安全交底制度,包括项目总体风险告知、作业区域特定风险说明、个人防护装备检查。建立外包单位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。
建立供应商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档案,记录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参数变化。对承包商实施月度安全评分制度,评分结果与合同续签挂钩。
定期组织采购流程专项内审,重点审查危险源识别完整性和控制措施有效性。将审核发现纳入管理评审输入,驱动采购管理持续改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