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,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基层服务挂钩机制。对于申请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,明确要求必须具备县及以下对口单位一年以上服务经历,这项规定将基层工作经验纳入职称评定必要条件。
人才类别 | 晋升条件 | 特殊通道 |
---|---|---|
学术带头人 | 重大发明创造 | 破格晋升机制 |
企业技术骨干 | 科技成果转化 | 职称直聘制度 |
改革方案突破传统评价模式,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采取灵活评价标准。专业技术人才若存在专业不对口情况,可通过延长专业年限方式完成职称晋升,该措施特别适用于转型发展中的企业技术人才。
在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,实行岗位动态管理机制,允许单位根据项目需求自主调整岗位设置。对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的团队,可申请特设岗位突破常规编制限制,为高端人才引进创造制度空间。
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新机制,明确规定研发团队可获得不低于60%的成果转化收益。在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重点领域试点知识产权入股,专业技术人才可将专利成果折算为企业股权。
实行领军人才动态考核制度,对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相关待遇。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,对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的专家给予额外津贴,构建能进能出的人才管理机制。
完善县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整办法,适当增加中高级职称限额。在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建立定向培养制度,每年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单位进行业务轮训,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能力。
针对艰苦边远地区实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,对长期服务基层的专业人才放宽学历和论文要求。建立"土专家"评审绿色通道,对农业技术能手等实用型人才给予专门称号认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