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特征,课程设置采用短时高频模式。每周安排2-3次训练课程,单次课时控制在40分钟以内,通过动静结合的课程编排保持幼儿注意力的持续集中。训练内容采用模块化设计,每节课包含基础练习、技能强化、团队协作三个递进阶段。
通过趣味游戏引导幼儿熟悉篮球特性,初期重点训练手指手腕协调能力。采用屈膝拨球练习培养低位控球稳定性,山洞滚球游戏增强空间感知能力。进阶阶段加入移动控球挑战,在行进间提升手眼协调性。
设计双人抛接球、三角传球等互动项目,在技能练习中自然融入社交培养。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开展3v3趣味对抗,在遵守基础规则的前提下,激发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。
训练阶段 | 核心目标 | 典型项目 |
---|---|---|
启蒙适应期 | 建立球感认知 | 趣味滚球游戏、音乐拍球 |
基础巩固期 | 掌握标准动作 | 定点双手投篮、移动运球 |
综合应用期 | 团队协作实践 | 3v3迷你赛事、战术演练 |
将基础训练融入情景游戏,开发"丛林运球大冒险"、"太空传球任务"等主题项目。在模拟情境中完成指定动作组合,既训练强度又提升参与趣味性。定期举办亲子互动日,通过家长参与的三点投篮比赛等特别活动,增强课程粘性。
训练场地采用EPDM环保塑胶地面,配备专用幼儿篮球架(高度可调节1.6-2.0米)。建立学员成长档案,每季度进行体能测试与技能评估,重点监测手眼协调、平衡能力、反应速度等核心指标的发展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