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理阶段 | 温度区间 | 物理变化 |
---|---|---|
脱水期 | 150-180℃ | 银膜脱落/颜色转褐 |
热解期 | 190-210℃ | 出现首次爆裂声 |
定型期 | 215-230℃ | 油脂渗出/风味定型 |
在生豆处理初期阶段,豆体内部的水分梯度变化直接影响着热传导效率。通过精确控制滚筒转速和热风流量,可使水分以每分钟0.8%-1.2%的速率平稳蒸发,这个脱水过程通常持续8-12分钟,期间豆体密度会下降18%-22%。
当豆芯温度突破165℃临界点时,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开始协同作用。这个阶段每延长30秒,酸性物质含量会下降5%-8%,而类黑素生成量则增加12%-15%。专业咖啡师需要根据生豆产地特性,在196-204℃区间选择出豆时机。
采用双循环冷却系统可在90秒内将豆温从210℃降至45℃以下,这个降温速率直接影响着挥发性芳香物质的保留率。对比实验显示,当冷却效率从2℃/s提升到3.5℃/s时,呋喃类化合物保有量可增加27%,吡嗪类物质留存率提高33%。